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思齐心语的博客

悲伤一分钟,你就失去快乐的六十秒! QQ1326890056

 
 
 

日志

 
 

语文教学需要得法  

2018-04-04 13:46:30|  分类: 教学论文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语文教学需要得法


语用是语文学习目的。但是,语用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得法。学生得法的基础是教师得法。教师不得法,学生得法便无从谈起。今天,我要谈的是教师如何从作者的角度去得法。这也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站在读者、编者、作者、教者,四个不同角度去钻研教材的要求之一。闲话不赘,开谈。

《顶碗少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的第四课。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在上海的马戏团里的一个小男孩顶碗少年在表演杂技时,连续两次失败而没有失去信心,最终在一位老者的鼓励下,他终于演出成功了,赢得了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只有在艰难困难中敢于拼搏,才能获得成功。这篇课文的写法颇具特色,共写了少年三次顶碗。但是作者在用笔上很有讲究。对一二次失败的描写可谓用足笔墨,写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惊心动魄。而对第三次的成功却只用了区区97个字。如果你是作者,你为什么这么处理?为什么不反而道而行之(把一二次失败简写,成功部分详细写)?这样站在作者的角度一想,你就会发现:如果简写一二失败部分而详写成功部分无异于告诉我们成功是一件容易的事,只需要轻微努力就可以的。如此一来,和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就背道而驰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做到这一点你就算站在作者的角度得法了。但如何让学生得法呢?取舍对比嘛,因为“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上课的时候,待课文讲授完毕。我先带领学生找课文那些部分写得详细,那些部分写得简略。然后,我相机抛出一问:“能否把一二次失败写简略,第三次成功详细地写?”学生们个个抓耳挠腮并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不久,几个学生举手进行了交流。答案都惊人的一样——如果这样写就说明成功只要轻易就可以。当然,这期间,我还临场对课文进行了改编。把一二次进行了删减,第三次进行“添油加醋”。在对比体会中学生们终于明白了。最后,我进行了总结:写文章要结合中心,要把最能体现中心的部分进行详写。比如:《顶碗少年》这篇文章就算要告诉我们只有善于拼搏、不怕失败的人才能成功。所以作者就把体现顶碗少年善于拼搏、不怕失败的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写。

如果一个语文老师在教一篇课文之前多从作者的角度去思考这篇文章,你会更加得法,学生自然也会从中得法、得益。

  评论这张
 
阅读(200)|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