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思齐心语的博客

悲伤一分钟,你就失去快乐的六十秒! QQ1326890056

 
 
 

日志

 
 

“或”然开朗(原创)  

2016-05-25 19:21:25|  分类: 教学论文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或”然开朗

《乡下人家》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但凡细心的教师都应发现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中都用到了“或”。其原句依次为:“……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鸣,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两句一比较,问题来了——为什么前一句“或”以关联词的方式呈现,而后者却不是呢?或许你会说如此正常不过的事情,你还用小题大做、大惊小怪?且听我细细分解。

“或”然开朗(原创) - 思齐心语 - 思齐心语的博客

 

 清之学者陈宪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故此,我带领学生开始了探究之旅。首先,要让学生“或”然开朗。必须让学生体会到“或”所表达的关系。于是,我把“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鸣,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中的“或”改为“和”。并让学生把改后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鸣,在竹林中觅食和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与原句进行对比朗读,体会其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同。学生很快地举手发言了。“如果用‘和’就表示乡下人家都可以见到母鸡率领一群小鸣在竹林中觅食和耸着尾巴的雄鸡。用‘或’表示乡下人家要么见到母鸡率领一群小鸣在竹林中觅食,要么见到耸着尾巴的雄鸡”我随即补充:“如此说来,用‘或’表示的是一种选择的关系。意思是两种情况中,我们只可以见到其中的一种情况。”接着,我呈现:“……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并问学生:“乡下人家屋前搭瓜架是不是都种了南瓜、丝瓜呢?”学生稍做思考便回答:“不是,因为这里用‘或’表示两种情况中只有一种情况出现。要么种南瓜,要么种丝瓜。”。进行到这里,我意识到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了。我郑重其事地说:“这个句子中为了表达选择关系用了两个‘或’,而之前那个表达选择关系的句子只用了一个‘或’。这说明在表达选择关系时,我们既可以用一个‘或’,又可以用两个‘或’。”。学生似乎心领神会了。但是,我还得“实兵操练”,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然后,我说:请大家用“或……或……”来说一说“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鸣,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少数学生顺利完成了。我又让学生用一个“或”来表达“……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到此,学生基本掌握了“或”的两种不同表达形式。最后,我又来一语境:班主任安排我们班大扫除,大扫除供你们选择的项目是清洁区和教室。如果你是班主任,请你用“或”和“或……或……”分别向同学们宣布劳动任务。学生刷地举起了手,个个胸有成竹、跃跃欲试。抽了两个学困生,都分别做出了正确的答案。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回想这个关于“或”的教学片断,得益于我备课时的“有心”。发现了文中这两个用法不一样的“或”。如果说这个发现是我成功的第一步,那么,我带领学生进行的探究之旅并让学生从中学会表达,学会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便是锦上添花。学贵有疑,教也亦然。我们教者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并为此而一探究竟。我们和学生终将由迷惑不解迎来“或”然开朗,甚至大“或”全胜。

  评论这张
 
阅读(296)|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